【2021公益紀實】一起玩一場好好吃飯的遊戲!

親子食育營總統籌 蔡佩融

蔡佩融是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學生,她記得自己「跟食物有仇」的青春期。怕澱粉,愛吃麵包的她只能嚼嚼味道吐掉;怕油脂,青菜一定過水再入口,結果克制口慾只是毀了本該美好的飲食經驗。

蔡佩融直到認識灃食教育基金會,才明白自己錯得多離譜,於是2021年到灃食實習時完成「親子食育營」的提案,希望幫助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建立正確的營養飲食觀念,好好享受吃飯的樂趣。

因為灃食長期推動「營養5餐」,從校園改變了學童飲食條件與觀念,而親子食育營正好補足一周五天營養午餐之外的家庭飲食觀念。要求親子一起來,是因為根據專業所學,家庭教育本就包括飲食教育,蔡佩融將兩者串聯。她說,「食育」常被當成課堂上的事,學生上完課回家,不吃還是不吃,有些甚至是家長本身就偏食,家長的飲食習慣影響了孩子,因此才設定親子營。

【親子一起玩營隊,寓教於樂學健康】

營隊原訂走訪台南市、嘉義市、宜蘭縣等灃食示範校舉辦6場活動,因疫情暫緩,但先前已在新北市成功舉辦一場,因疫情條件限制,只好在汐止里民中心邀請20組長安國小親子參加,在三個半小時內,從理論到實作,育教於樂。

第一堂課是親子分別進行。蔡佩融發現,以低學年為主的孩子們,在被問到早餐吃什麼時,多半一臉茫然,即使知道是吃漢堡,也說不出漢堡內容有什麼,遑論其中營養素。因此在這堂課裡,蔡佩融和夥伴們要在遊戲中,教導孩子認識六大營養素、身體為什麼需要這些、吃或不吃會有什麼影響等等。

【帶動跳、動手做,食育變得好簡單】

爸媽組的課堂上,學的內容接近,只是會由專業的營養師來授課。這些爸媽共同的難題是「孩子偏食、挑食」,親子間常為了「有得吃還挑嘴」這類的事情爭執。但蔡佩融認為,人人都有不愛的食物,家長自己多少也有偏好,不必逼著小孩吃什麼,例如營養師會教家長選擇菠菜的替代品,孩子樂意吃、也不會缺失什麼營養。

第二堂課則是手作課。發給每人一個一餐份的食材包,讓孩子明確感受到身體所需的「一拳頭」菜和澱粉、「一掌心」的肉和蛋,從抽象的描述變成具體的接觸,更能留下印象。

接著,親子一起製作「六明治」,即涵括六大營養素的三明治,親子同樂之外,也讓孩子們在實作中有成就感,更直觀記住哪些是身體需要的營養素。營隊再以帶動跳的方式,教授每日飲食營養攝取的口訣,務使孩子們在唱唱跳跳的過程中,記住了「一天兩杯牛奶」,並且回家能樂意這麼做。

【營隊結束仍持續發揮影響力】

蔡佩融說,一場營隊活動下來,不只是讓對入口食物懵懵懂懂的孩子們認識健康飲食,也不只是讓父母更聰明地選擇對大人和小孩都好的食物,而是她明確感受到父母們真的很關心小孩的飲食健康,在營隊活動中有所收獲,「知道有人在乎這件事,會讓我們更有動力。」

蔡佩融2022年從師大畢業,她相信這個有趣又有意義的活動,會有學弟妹們接棒做下去,因為這是一場將食育落實於家庭的工程,不以說教,而是藉由遊戲幫助親子了解:好好吃飯是件快樂的事,不必跟澱粉、油脂、菠菜、茄子、胡蘿蔔對抗,不必跟食物有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