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公益紀實】老宅新生,看見凝結歲月

在彰化永靖,人們走進成美公堂,聽著百年老宅的故事,遙想魏氏先人近兩百年前如何勇渡黑水溝來台開創基業;在台北繁華都心,人們透過日式老建築的木窗櫺,好奇著百年前的窗前風景。

透過老建築新生,讓歷史銜接現代,形成跨世代的精神文化對話,這是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自2018年推動的「人文創生」計畫一環,活化歷史建築空間,增加民眾接觸和體驗文化資產的機會,以喚起更多人對臺灣文化資產的關心,集結成為臺灣文化資產保護的力量。

這個工程,非立竿見影,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才能聚成匯通古今的溫潤涓流,讓頹圯的古建築重獲顏色。

【古厝乘載百年光陰,傳統工法仔細修復】

位於永靖的知名景點「成美文化園」,是由日式庭園及百年古宅成美公堂所組成,這處古宅由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魏應充的先祖、魏氏遷台第二代始祖魏尚瑩在清光緒11年(1885年)所建造,1917年擴建為後世所見的二進四護龍格局,為典型的閩客融合的傳統建築。這裡本是魏家八大房子孫共居之所,但百年來風霜雨打、又在921大地震後受損,屋頂崩塌、木材腐朽。後代子孫、頂新國際集團魏氏兄弟耗費16年光陰協調取得所有土地產權,並在2005年啟動公堂修復工程。

魏創辦人向知名的古蹟保存學者林會承請益,在前期調查中,確認工料分家原則、進一步選定修復團隊;最後由知名建築師姚仁祿擔任總體規畫創意長、國寶級大木匠師陳天平帶領團隊,以傳統建築工法,耗時7年,才於2012年底竣工,讓這座百年建築再現風華。期間,為了不冒然行動傷及已脆弱的老宅,團隊截取建物1/20範圍仿造一比一的試作區,測試、模擬結構,尤其是防漏。完工後特別保留下來,命名「傳習齋」,以利漢式傳統建築教育之傳承。

為讓古宅接近原貌,木雕匠師需靠老照片繪製圖稿,再進行雕鑿;為了延長建築壽命,則選擇耐用的檜木和柚木,灰瓦則特別從高雄窯廠訂製。一切材料、工法,皆遵照古法,工料分家的原則讓修復過程中可以掌握材料的優劣、堅持選用最好的建材,這點也讓陳天平多次讚嘆。

成美公堂修復後,除了仍是魏家祠堂,具有凝聚家族意識與維繫傳統祭拜習俗的意義外,也希望以成功修復文化資產的經驗為榜樣,帶動永靖、乃至全台更多傳統建築的再生。

【活化日式老屋,喧囂中的公益圖書館】

值得一提的是,魏氏四兄弟不僅在彰化以7年的時間修復百年祖厝成美公堂,也用同樣的精神來參與台北市的老房子運動,投入大量的資源及心力,將1930~40年代間所建造的臨沂街「幸町日式宿舍」,改造為台北最美的公益圖書館「文房」。

為延長老屋的壽命,團隊特別將原本已蛀蝕的杉木全數換成堅韌抗蟲害的「台灣檜木」,並特別選用日本鹿耳島進口之透氣「透心黑瓦」來修復屋瓦,好讓這些建築文化能被保留下來。

人們緩步在木質地板上,經過古舊的家具,彷彿也參與了日治時期的歷史進程。這裡除了豐富的藏書,也由基金會舉辦各種文化講座、展覽、活動,活化空間。魏應充創辦人希望能將文化保存成果跟社會共享,透過這樣的非營利公眾用途,讓建築之美、文化之美深入每個人的生活,達到文化傳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