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公益紀實】教具與桌遊讓食育變好玩

有趣的教具與桌遊
讓食育課變得好玩

當過學生的人都知道,好玩的東西一旦變成課本上的文字,就不好玩了。同理,好吃的食物變成黑白文字印在書本上,再也沒滋沒味,管它什麼六大營養素,就是沒興趣知道。如果是「農場大叔的倉庫」教具或「配配吃不ㄘㄨ」桌遊,是不是聽起來有趣多了?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明白這一點,於是在推廣飲食教育,開發了「良食圖譜」,歷年來已出版29款飲食知識主題海報,以活潑的方式將食育導入校園,並邀請創藝天時公司合作研發出兩款飲食教具與桌遊,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

【從遊樂中獲得知識】

創藝天時創立於2018年,主要以古代機械概念製作STEAM 教具,幫助小朋友透過教具或特定課程學到跨領域和跨學科的知識。行銷總監李欣宇也參與此次教具與桌遊的開發,團隊在先前根據灃食的良食圖譜跟文本做功課,「我們認為,推動飲食教育的重點是讓小朋友更清楚他吃的東西,了解他要攝取的營養量,知道哪些食物要多吃、哪些要少碰。」審慎起見,從討論到打樣再到產出,研發團隊花了半年多時間,是平常教具開發的兩倍以上,且過程中一度調整方案,將原定針對兩個不同年齡層設計的桌遊合而為一,最後完成一桌遊、一教具,更適合各年齡層學生。

最後的成品「農場大叔的倉庫」是鎖定六大類食物,桌遊「配配吃不ㄘㄨ」借小朋友最愛的卡通之一「佩佩豬」諧音命名,講的是飲食的紅黃綠燈。李欣宇說:「希望讓小朋友透過遊戲,去了解原本要靠文本學習的東西,也能帶到日常生活之中。」國教署規定了學童每天攝取六大類食物的量,但研發團隊發現,課本上只說「一個拳頭的大小」,這個概念相對模糊,而且每個人的拳頭大小不一,研發團隊的工作就是讓這個概念更具體,方便小朋友理解。

【知識具體化加速學習】

以「農場大叔的倉庫」為例,研發團隊以灃食教材為基礎,創造出一位農場大叔,大叔種了很多植物、也養了很多家禽,需要小朋友們幫忙分類。研發團隊為六大類食物設計了各自不同大小的食物幣,大小對應「我的健康餐盤」中應取用的飲食份量,小朋友們把食物幣投入教具分類器中,硬幣就會掉進相應的食物分類格裡,投入高麗菜幣就分到蔬菜類、投入魚幣就分類到豆魚蛋肉類,透過遊戲,讓知識立體化,小朋友能提起更多的興趣。

「配配吃不ㄘㄨ」是一種配對遊戲,卡牌上會有紅黃綠燈的食物,紅燈食物包含炸雞、薯條這類應該盡量避免的油炸食物,黃燈則是不建議常吃的火腿、貢丸這類加工食物,綠燈自然是適合每日攝取的原型食物,例如:蔬菜、水果等。小朋友依照卡牌顏色和食物燈號配對成功就能得分,贏得遊戲。在遊戲的過程中,快速辨認、學會、並記住。開發完成後,先提供給灃食教育基金會合作的學校試玩,反饋都很正面,老師們發現,透過遊戲、手動操作的方式,小朋友們學習得更快。甚至,李欣宇透露,還有家長詢問如何購買桌遊,想自己買一套。

參與這次食育教具與桌遊的開發,李欣宇深有所感:「現在小朋友在食育方面獲得的資訊,比我們以前更多、更詳細。」在她這一輩的成長過程中,飲食教育不受重視,也缺乏灃食這類單位的推動,因此只是粗略了解所謂六大類食物。但經過這次合作,不只自己在研發過程中有了很多收穫,也發現飲食教育的重要性,希望未來能將教具和桌遊以商品形式推廣出去,並與灃食合作開發更多食育的教具,擴大飲食教育的成效,更為下一代打好健康飲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