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公益紀實】強化食育國力

食農教育法上路 灃食轉型
執行長童儀展:複製所知 深化影響 強化食育國力

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創立於飲食尚未被普遍視為教育一環時,六年下來,勤勤懇懇走入國小,對學生、老師、家長導入飲食教育。2022 年,《食農教育法》上路,灃食完成先鋒的階段性任務。執行長童儀展說:「飲食教育是國力的展現。」灃食接下來將從廣度和深度兩個方向,繼續提升國人健康飲食識讀能力。

「飲食教育應該列為國家政策的一環。」童儀展指出。但在此之前,灃食作為NPO(非營利組織),先行投入推廣,「政策還不明確時,基金會的角度是引導議題、引起關注。」去年立法院三讀通過《食農教育法》,童儀展說,當國家開始投入資源時,基金會將轉型,調整作為,「因為基金會沒有權責和這麼多預算去做大量結構性的改造,應該搭配政府計畫,我們提供六年來累積的經驗,推廣才會滾動得更快。」

【轉型讓更多學子受惠】

首先,灃食過去六年在14 所示範校導入飲食教育,轉型後將改為「灃食主廚到我家」計畫,由原先投入大量資源深度經營的示範校,轉變為更快速、廣泛地在全台校園中推廣,透過主廚入校協助餐食,同步導入飲食知識。「我們透過示範校的導入,已經有很多knowhow,現在既有了政策面支持,就不需要我們這麼大量資源投入支撐。」童儀展說,全台沒有其它基金會像灃食這樣花六年在學校蹲點,現在應該是快速地複製這些積累的知識,拓展到其他校園,擴散廣度。

「示範校」計畫很受歡迎,但需要重度資源投入,包括食育教室、餐食輔導、知識導入、與各方的溝通,都耗力費財。如今「灃食主廚到我家」接棒,2022 年下半年開辦,全台約50 間小學來申請,六間入選,灃食主廚入校輔導,8,000 名學童的營養午餐有了改變;2023 年上半年擴大招募,全台77 所小學申請,入選八間,包括澎湖、台東、屏東等縣市。「轉型後,所有的智慧財產還是免費提供,基金會將傳承過去的經驗。」童儀展宣示。例如嘉義市已有八所示範校,但今年度特別編列預算支援,包括餐食導入、食育教室建置、使用教材,讓灃食示範校的理念持續在嘉義市擴散。

【寓教於樂做中學】

飲食教育除了在校園發生外,也期待小朋友在家庭能繼續實踐,這就牽涉到灃食另一項計畫「良食脈動」。轉型後,這項工作將較過去更為深化。過去平均每年6 場講座活動,每一場約200 至300 位家長來學習正確的飲食知識。但童儀展坦言,連他都擔心這些參加者吸收跟轉化的效果,因此也是從去年開始調整形式:「不要做廣,要做深。」規模縮小為一場60 到80 個人,進行深度溝通,尤其增加手作課程,實際體驗講座中提到的飲食主題,從做中學的效果,絕對勝於單純在教室聽講。

第三項轉變是與台大教授葉丙成的PaGamO 系統合作,讓中小學生在寓教於樂的過程中,評測自我的飲食常識。童儀展說,要推動飲食認知,首先要知道自己在這方面的程度,「可惜據我們了解,台灣的大人跟小朋友,飲食知識大概都不及格。」所以希望透過評測讓民眾了解自己的不足,進而尋求答案與進步。

童儀展坦言,看小朋友的肥胖比例就知道台灣的食育有待加強,《食農教育法》是一個可喜的進步,而灃食轉型後,仍有許多工作要做,只是資源和人力仍很吃緊。「要做廣的、也要做深的工作,這是未來的挑戰。」童儀展說:「我們就盡量做吧。」因為食育力即國力,為了未來的國家棟樑,灃食會繼續扛起食育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