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公益紀實】加速器助力往市場實戰

生產之外加上行銷觀點
日東科技:加速器助力往市場實戰

台灣的養殖水產未能大步走向國際,日東科技漁業創辦人黃國良認為係因台灣養殖漁業的產出規模與人力成本限制,不具國際競爭力。為此,日東的解決方案是:「要能聰明養、聰明賣。」他帶著一群夥伴埋頭專注在養殖面,卻愈做愈有疑惑:「我的商業模式經不經得起市場的檢驗?」參加好食好事加速器計畫的初衷,就是驗證黃國良的疑問,而業師們除了給他信心,更帶來財務模型、智慧財產保護與行銷通路的建議。

【日東的解決方案】

黃國良十年前辭去高階經理人工作,返鄉接手父親的養殖場,逐步將科技導入水產養殖,藉由智能養殖模組生產與眾不同的「風味魚」,突顯產品差異性,不讓台灣水產淪為比價競爭。很多國家都有生產所謂的風味魚,例如:日本的蜜柑鰤、馬來西亞的忘不了…,但這些風味魚都面臨同樣一個問題:無法大量複製。換言之,有錢也不一定吃得到。而日東卻可以利用天然方法,將各式各樣的風味賜予至飼料中,不僅節省大量人力、成本,更能做到大量複製。「讓在地水產,能與在地農特產互相混搭」,例如:台南柚香虱目魚,或是嘉義鳳梨吳郭魚。

而在養殖上,日東希望扭轉養殖需要高技術門檻等既定印象,日東的智慧養殖模組做到幾乎完全可控、大幅降低養殖最害怕的自然風險,且將養殖技術門檻降至最低,黃國良形容:「路邊拉一個人進來都可以養魚,我們希望是連『小白』都可以養魚。」日東運用科技形成大數據資料庫,進行後台掌控,只要有一個指揮中心做管理,養殖現場收集的數據經演算、交叉比對、分析,並且在發出環境警示的同時開出處方箴。

【加速器扭轉經營觀念】

經過加速器驗證,日東的商業模式是成熟且確定可行,從節能到養殖端的控管、市場取向等,導師們都認可,還在Demo Day 上獲食農永續獎。黃國良說,主要調整的部分是在財務上,「我們是生產者,對財務『比較不懂規矩』,但養殖後要能商品化,公司才能永續運轉,商品要賣出去才有價值。」

三位業師中,一位幫助日東將生產模式等進行商業組合,申請營業秘密保護,已完成48件。黃國良說,在此之前他只知道申請專利,正是加速器業師的指導,日東才能獲得更周全的保護,「對我們幫助非常大,多了一項武器。」

通路端的業師建議日東將包裝改為更符合當前小家庭為主的市場需求,加工端也有業師提出協助。黃國良說,業師提醒他不能因為習慣操作國際市場,就一直把市場拉得太高,還指點他無形資產的概念,「業師帶給我很多觀念上的改變,是以前我從來不在乎的事。」

【大步上市場】

以前以為自己不需要加速器,參加之後,想法有了轉變和提升,黃國良說:「現在最大改變是,不只會生產,也要思考如何商品化,而不是只是養出一隻魚。心態上改變了。」完成加速器計畫後,日東針對業師建議進行調整,雖然有些事不是一蹴可幾,包括資金取得、加工廠的改置等,慶幸的是,日東在養殖面本來就很成熟,現在要加強加工到銷售這一段。

黃國良說,今年主要目標是擴增養殖場與加工廠改置,「我們要真正走入市場打實戰了。」長遠而言,因加速器計畫升級後的日東,更能大步往前,黃國良希望能改變台灣的產業,讓台灣的養殖戶都能賺到錢,不再被市場價格霸凌,創造台灣養殖業的產業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