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公益紀實】潛力無限的在地青農

好食好事基金會經理 林乾文

當在地的青創團隊想要做一些對在地食、農有助益的事,卻還沒有大到被創投看見、被通路接受、受市場歡迎,這就是好食好事基金會要發力的地方。好食好事基金會致力建構永續的食農領域發展網絡,與食農領域耕耘者一起挖掘和解決問題,祈使台灣食農產業不斷升級,並創造地方再生能量。在此一理念下,基金會投注人力、專業,並結合外部資源,要助這些成長中的青創團隊一臂之力。

基金會經理林乾文說明,好食好事有兩大輔導計畫,其一是「加速器」,針對有募資需求的食農新創團隊,提供訓練、加速、資金媒合;但也是在過程中發現,純農業或地方型的企業較難受到創投的青睞,所以另外推出食農創生計畫,主要針對上游或在地型的團隊。

【青農返鄉,老有所養】

基金會首先選擇台灣農業大縣的彰化為示範區,2021年啟動食農創生計畫,走訪在地五十多個青創團隊,最終選出六支,在2022年展開輔導,挑選條件有三,包括已成立公司、有實質產品,以及拉動周邊產業一起發展。林乾文說,這是因為基金會捐助人魏應充先生的目的是鼓勵青年返鄉,也能在家鄉安心就業並陪伴父母,因此希望食農團隊能助區域性成長,形成地方創生。

走訪各團隊期間,林乾文和夥伴發現這些團隊本身核心技術沒有什麼問題,有些已在地經營一段時間、甚至長達三代的企業,但普遍的問題是品牌知名度不夠,且因規模小,上不了大通路,同時也不易找到適合的員工。

【課程打基礎,募資迎實戰】

針對在地團隊這些困境,好食好事基金會對症下藥。首先舉辦四場倡議型的創生沙龍,邀請全台地方創生工作者分享成功案例,他們的經驗成為基礎養分。接著,基金會依六支團隊的需求設計基礎課程,並請業師到公司或生產基地現地輔導,最後則是與嘖嘖募資平台合作,協助團隊產品上架進行群眾募資。為鼓勵團隊積極推展產品或服務,若順利上平台,先給三萬元補助金,若募資達標,有10萬元獎勵金,而其中募資金額最高或贊助人數最多,獎金50萬元。

林乾文指出,獎金只是鼓勵,最大的目的是在有150萬會員的嘖嘖平台上架,能讓更多人認識團隊的品牌及產品,而募資的成功與否,則是在測試產品的市場接受度。

【不直接補助,隱身幕後推手協助成長】

另有兩個月一次的青創小聚,彰化在地青創團隊只要有興趣都歡迎參加,除了邀請地方創生專家主題分享外,也是各團隊間的對話、交流。相較於直接提供經費補助,基金會的作法無疑費時費事許多。林乾文承認,最初也曾考慮採取競賽給獎金、或提案給贊助等方法,但評估後認為效益不佳,「我們決定反向操作,我們當推手,讓人們看到這些食農團隊。」

林乾文說,地方創生無非是「人進、物出」,邀請更多外來客進來觀光、體驗,再把本地的物品銷售出去,這個動能應是持續性的,而非階段性、一次性。基金會十名夥伴跑遍彰化,因彰化產業多元,如二林是葡萄酒故鄉、花壇是茉莉花故鄉,但大環境變動、政策易轍,都可能造成地方產業沒落的問題。在好食好事基金會選中的六支食農團隊中,就有一家是不隨流改種火龍果,堅持種葡萄、釀酒開酒莊。

【初心助好食,致力創好事】

基金會一路扶植,只要是和飲食、農業有關的青創團隊,若能量夠、足具發展規模,有機會進入加速器計畫;食農創生的焦點還是鎖定與在地的連結、幫助在地發展。不過林乾文也坦言,過程中也有障礙,因為坊間有一些單位會協助青創團隊申請政府補助,多少會收取代辦費、手續費,當好食好事基金會分文不取要幫忙,反而遭到質疑「哪有這種好事?」有些團隊暫且觀望。

但基金會決定以事實證明服務初心,夥伴們穩扎穩打,幫助食農團隊茁壯,銜接政府或大型創投機構力所未及的最後一哩路,未來更將從彰化往外擴散,幫助更多中部縣市的食農團隊,創造青創團隊與地方創生的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