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COCO 讓回收成為真正的循環經濟
「變廢為金」,大眾想到的是回收物本身或再生後的價值,但李漢揚和吳昌聯腦中卻是更大的圖像:以回收創造新商業模式,同時輸出循環經濟理念。「ECOCO 宜可可循環經濟」於焉成立。
【從金融業轉身的創業狂想】
官網上介紹:「ECOCO 是一套使用循環經濟思維設計的點數系統,透過趣味的獎勵系統,鼓勵更多人、企業、團體為地球做一些事情。」2018 年9月推出整合環保、點數系統、回收資源再生技術與設計等多面向的平台,「ECOCO」即是結合ECO(環境)與Coin(貨幣)。
這麼龐大的理念,來自於兩位前金融人的中年創業狂想。執行長李漢揚當初和夥伴想創業,注意到有關循環經濟與法規的趨勢,再想到曾在歐洲看過智慧回收機,「台灣怎麼沒有?不然我們來設計一個商業模式。」那是2016、17 年左右,台灣沒有這種回收機,買不到,找廠商做也沒人接,李漢揚笑說:「沒人覺得回收可以是生意。」最後找到在挪威的全球最大品牌,一開始人家也看不上兩人新創公司,磨了很久,才終於引進第一批7 台寶特瓶智慧回收機,首先布點在家鄉台南。
【創造全球獨創的新回收商業模式】
「接下來就是轉進,我們要思考出新的商業模式。」李漢揚說,原裝機器在歐洲是押瓶制,消費者投入空瓶,拿回購買時預付的押瓶費,但是宜可可不這麼做。透過APP,民眾回收即可集點,再到合作商家當作購物金。李漢揚說:「我們把一台環保的設備加上商業設計,幫商家帶進消費力,這變成了新的商業模式。」店家跟宜可可買或租用設備,系統將民眾環保行為化為消費力。
宜可可已在全台15縣市布點120台,突破創業初期募資不易的困難,還屢屢獲獎。挪威公司就很意外這兩人新創公司真能成功、可以持續買進機器,而且在該公司銷往全球的10萬台之中,台灣回收效率高、故障率又低,還有獨特的商業模式。另外,宜可可也投入研發,將只收塑膠瓶的原廠機器,改造為能收電池、鋁罐等項目的新機,並已收到國外的訂單。
【好食好事的加速器真能協助加速】
從2人到現在員工25人,機台也大幅增加,但李漢揚說台灣理論上需要1 萬台,宜可可還有很多空間。參加好食好事的加速器計畫,李漢揚坦言原先有些保留,「以前參加很多加速器,但獲得的資源及幫助很有限。可是好食好事非常不一樣。」從最初就讓他對加速器大為改觀。以前的經驗是所有團隊在統一時間到一地集合,面對排排坐的評審一關關闖關,但好食好事是評審親自南下到現場;PM 也不是簡單地催作業,而是認真看了他提出的簡報,再用心反饋。基金會還請專業團隊替他們拍影片、寫文章,每個環節都很認真。
重要的還是業師們,提出建議、幫助鏈接資金、引薦資源等。李漢揚說,至今活動結束大半年了,業師還常常聯絡,問問進度、轉介資源,「大家變成另外一種合作關係。好食好事太難得,所以我又推薦朋友參加。」
【擴大循環經濟的可能性】
「一定要把模式做出商業價值,不是只有產品對環境友善,更要想辦法商業化。」李漢揚認為,宜可可在這一方面還算不錯,所以2023 年募資成功,不再無人問津。再乘著ESG 這股風,宜可可的展望就是「更強的商業化、把影響力做大」。李漢揚說,過去5年增加100 個站點,2024年就規畫要增500個點,「把循環再生的效應做得更大,所以商業性要做到更強,這就是我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