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公益紀實】陪伴新創團隊成長

林志垚與好食好事一起發揮永續影響力

有三次成功創業經驗、且創辦的「永續影響力天使投資」又以永續為標的,林志垚與好食好事加速器是天作之合,不只以講師與業師身份為新創團隊指點江山,也與基金會達成未來的合投合作,為更多新創團隊創造沃土。

【三度參加加速器 陪伴團隊成長】

「台灣有很好的農業技術,可惜商業發展上還有創造更高價值的空間,而好食好事基金會針對飲食農業相關議題做食農新創加速器,很有意義。」這是林志垚三度參與好食好事加速器的起心動念。

在第一、二屆時,他以BMI 方略大中華區負責人身份為加速器設計商業模式創新的課程,並針對課程內每支團隊的商業模式跟策略進行交流,提出簡單的指導。2021 年,林志垚自方略退休,隔年與另位兩位創業家創辦SIC.永續影響力天使投資,目前北高合計約有90 位天使,針對跟聯合國17 項SDGs 有關的永續新創團隊投資,食農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所以他再次與好食好事合作,加入業師群。

嗜辣的林志垚與「辣太后」團隊因「辣」味相投而互選成功。林志垚看見這對美國先生、台灣太太的理想和信心,他們要以台灣食材發展出偏歐美口味的辣醬,希望能成為代表台灣的辣醬。林志垚要提醒的是「Go-To-Market」策略,如果主力市場放在歐美,就該把主要精力移往歐美,是透過代理商、電商?還是自己做?自己做要怎麼做?此外,現在在自家廚房生產、銷售,若要進入規模化,就要考慮找代工廠、建立標準化的生產、確保供應鏈穩定等。

【給新創團隊的建議:記住夢想北極星但腳踏實地】

林志垚觀察到,大多數團隊在新創階段都對自己的產品有極大的熱情跟信心,對生意有想像跟願景,關鍵是如何從今天的產品走到遙遠的願景,「好產品不代表是好生意,怎麼從好產品變成好生意,這是一個坎,好生意也不代表是能放大成長的好生意,這又是一個挑戰。」

以好食好事的加速器來說,他認為:「永續是一個大題目、好題目,但也必須是一門生意,那就要考慮到產品跟服務是不是切中消費者的需求,即使都中了,如果自己的管理能力沒跟上,也是白搭。」所以林志垚說,創業者有兩個角色:是創辦人,要能面對風險、勇敢進取,有大理想;是管理者,必須有紀律、夠務實。這兩個角色看似衝突,他說:「公司經營有不同階段,創辦人也要有不同修煉跟成長,要繼續做大夢,夢還是北極星,可是也要記得腳踏實地。」

【成為好團隊的天使投資人】

以永續為投資標的,SIC 創辦一年半已投了12 個項目,在在證明台灣有很多好團隊,題目都很有成長潛力且呼應永續。林志垚肯定好食好事加速器能號召眾多優秀的業師,新創團隊經業師輔導後成長,再往前走就需要資金了,可是基金會過去只是育成孵化,或者召集投資方聽團隊報告的Demo Day,在他看來還可以做更多,所以SIC 與好食好事加速器於2023 年底決定展開合投關係。未來好食好事加速器和SIC 將共同評估食農相關新創投資、盡職調研、參與投後管理!

林志垚敬佩基金會非常有心耕耘食農新創,也高興以不同角色與基金會合作:「業師補足的是知識、經驗、資源、人脈,接下來資金的媒合上又有SIC 為策略夥伴,我們可以一起更有效協助食農產業,創造更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