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校推動飲食教育
基隆市八斗國小兩度獲得「灃食SUPER 校廚大賽」肯定,2019 年第一屆獲得最佳手藝獎,2021 年第二屆再創佳績摘下銅牌,這裡的小朋友每天吃得健康又美味,不過擔任午餐秘書的總務主任潘建祿希望給孩子更好的。2023 年夏天,潘建祿受灃食教育基金會之邀,前往日本進行食育參訪。未來,八斗國小的午餐只會更精彩。
【拿下校廚大賽不意外】
潘建祿將拿下校廚大賽獎牌的功勞歸於校廚和學生們,因為八斗國小提供小朋友「參與式」營養午餐,由學生們協助設計菜單,再交由午餐秘書及營養師修正,孩子們對午餐菜單的主導性非常高。即便如此,菜單中也從未出現過全炸雞午餐,潘建祿意外地說,明明孩子們喜歡炸物,討厭苦瓜、茄子,卻會主動來反映:「老師,我們很久沒喝鳳梨苦瓜雞湯了。」一一詢問後發現,超過8 成的學生都願意試著接受原本不喜歡的食材,這也是老師平日對均衡飲食的教導潛移默化產生了影響。
潘建祿指出,八斗國小除本土校廚,也有新住民廚師,所以午餐的菜色裡也能見到打拋豬、椒麻雞…… 等異國料理,這些菜色也深受學生們喜愛,「有畢業學生特地回來說,除了想念老師外,最想念的就是營養午餐」。認真做好每天的午餐,潘建祿感謝灃食提供的營養5 餐系列食譜,不論是在營養素計算,還是食材配色都有很大的幫助,「從小朋友每天用餐的狀況可以實際看到改變,廚餘量減少了,這也是對校廚的肯定」。
【參訪收穫豐富 取經日本經驗】
灃食暑假安排日本北海道的食育參訪,重點是參觀日本的校園午餐、午餐供應商、社區農會、農園產地等,潘建祿發現很多值得師法之處。首先,日本是由在地農會或超市供應食材給學校,潘建祿認為,這樣一來,校內和市場上的食材一致,學校和民眾一起把關,食材品質能獲得保證。
其次,他也在參訪廢校後轉型的地方創生空間中發現,學校閒置空間變身為社區教室,操場開放帳篷營地、教室開放旅宿,同時也作為社區廚房,還能推廣在地食材。他認為,台灣不少學校因少子化面臨廢校危機,這也是一種轉型可能。此外,這次參訪的日本小學有能容納全校師生的餐廳食堂,這一點也是台灣少見。潘建祿認為,若有大型餐廳,學生們在用餐時能互相學習,更容易把飯吃光光,老師也能利用機會教導用餐禮儀與營養知識。
在日本校園的那一餐,潘建祿一行人吃到咖哩飯,這道料理本身並不特別,但食材中卻出現孩子們不愛的青椒,在日方校廚巧手處理下,咖哩的調味蓋過了青椒的特殊氣味,學生看得到也吃得到,不再費心挑出,也避免了挑食及廚餘問題。此外,當天營養午餐的飯後水果是一碗罐頭綜合水果,這也和台灣營養午餐通常是一顆柳丁或兩片火龍果的新鮮水果有所不同。
【向好的方向改變】
一趟參訪之旅下來,其他國家的優點,有些是要從政策面去處理,但對於潘建祿來說,八斗國小有立即可以學習的地方。其一是,他看到日本小學的烹煮環境非常友善、乾淨清潔,「我回頭來看我們的廚房,為什麼在煮的過程會潮濕?要乾才會淨,他們能做到完全乾燥,我們也可以嘗試改善」。
潘建祿也發現,以八斗國小廚房工作來看,8 點開始料理,10 點多就要出餐,五名校廚要負責1,100 人份,這次參訪的日校則是五人負責約200 人份、可以像媽媽做菜那樣關照每個學生,台灣校廚人力確實是個問題。「我們會從衛生開始要求。」潘建祿說,也會嘗試運用各種不同的烹調方式,減輕校廚負擔,同時增添營養和美味。
這次旅程回來後,八斗國小會有一個立即的改變,潘建祿笑著預告:「在我擔任午餐秘書的期間內,一定會試試看把青椒加到咖哩飯裡。」有灃食的食育經驗、有拿過校廚大賽肯定的校廚、有用心投入午餐教育的師生,青椒也會美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