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公益紀實】循環經濟在做對的事

長日咖啡創辦人張智閔:循環經濟是在做對的事

張智閔本不情願回家接咖啡事業,沒想到一頭栽進去後,品牌「咖啡張」變身「長日咖啡」,出產帶著日曬陽光香氣的咖啡之外,還搭上循環經濟的列車,以咖啡渣創出另一番境界,科技男成功轉型咖啡「渣男」,並乘著好食好事基金會食農創生計畫的東風,前進日本。

張家已種了20年咖啡,最早爺爺種鳳梨,父親改種龍眼和荔枝,然後又換到高經濟價值作物咖啡。莊園叫「國村咖啡莊園」,取自爺爺的名字,招牌叫「咖啡張」。當時張智閔在外讀書,爸媽兩個人經農會輔導、上課,自種自銷,到市場、路邊賣,從十幾年前一杯40元,隨著咖啡風氣打開,一路漲到100元。但他從小就覺得咖啡「這麼苦、這麼小杯,還這麼貴」,種咖啡還很辛苦,所以扭頭去了上市電子公司做研發部主管。

但是,父母親說,這山荒廢掉很可惜,也對不起祖先。於是張智閔的二弟先回家,他在2018年回去。他笑說:「剛開始很多人都覺得我們回來怎麼可能『蹲』得下去?真的很累、也很不情願。」可是他成功了。

【回家帶來新氣象】

長日咖啡有二甲地、4,000株,父母、弟弟、張智閔和太太五人下去做,年產約兩噸生果,烘完大概有800到900公斤豆,特色是低酸、回甘香氣足。年輕的兄弟倆調整祖傳的作法。例如父親習慣種愈多愈好,但年輕一輩發現,種太滿又種太大棵,採摘費人力、工作也不方便,稍微修少、修短一點,產量不減,品質可能更好,在咖啡評鑑中能拿到更高的分數。

招牌也改了,因為要往外銷或進百貨公司時,才發現原本的「咖啡張」太local 了,無法代表彰化特色,也難以做品牌。最後考量到咖啡更重要的是後製處理,咖啡張就是經過長時間的日曬,「張」的右邊就是長,最後形成「長日咖啡」,英文名轉過去,還是「Coffee Chang」。

張智閔坦言,彰化縣的咖啡產量不如其他縣市多,而且屬於低海拔咖啡,後製處理再怎麼做也到一個極限,「所以我們要開發周邊來帶動本業,除了種咖啡、賣咖啡,也將咖啡渣循環經濟產業鍊全部做起來,是台灣咖啡產業中做最早、做最好,也做得最快。」長日的咖啡渣可以變身驅蚊香、環境薰香、洗手粉、手工家事皂、咖啡渣有機肥等,還拿到很多獎,證明這個策略是正確的。

【食農創生幫大忙】

「我們發現好食好事是唯一專注在食農創業領域上的基金會,我也看過他們輔導不同領域的農業相關團隊。」張智閔說:「基金會想對故鄉彰化有一些貢獻,我們很感動,就想來參加。」長日咖啡以咖啡渣蚊香上嘖嘖募資,達標181%,還獲得基金會協助拍宣傳影片。也因為嘖嘖上的好表現,意外吸引到五家日本公司上門洽談總代理咖啡渣產品,最後長日簽訂一家。

張智閔還說:「基金會針對作物特性找到相關的業師來輔導,我覺得這一點是好食好事做得最好的地方。」台南來的業師本身在做樟腦丸,也出口日本市場,正好與長日的薰香防蚊類產品相關,能給出很多建議,例如名稱如何符合法規等等。

【擴大體驗與商機】

長日咖啡因為參加食農創生的媒體曝光效應,有愈來愈多客人直接上門選購,還有客人請長日做出咖啡渣的拜拜用香,沒想到又是成功商品,又香又環保,只是試做一小批量,不到一週就賣了一半。此外,長日咖啡在八卦山的139縣道新開一處咖啡渣的循環經濟體驗場域,遊客做蚊香、做薰香,旁邊就是牧場,可以在這裡享用牛奶火鍋。

長日咖啡充分發揮咖啡渣的循環經濟,不只是因為能替他們開出一條充滿咖啡香的康莊大道,更因為這是當前顯學,是為環境生機不能不做的事。